驚人的獲利,來自單純的策略,開本首句,就點出了資產配置的重要性。多數理財投資新手,付出過多的學習成本,後來才慢慢體會這句精髓,瞭解金融歷史後,你更能瞭解。
在投資學習的路上,最難做到的一點是,獨立思考,避開盲從,一些聽起來很高深,卻可能不適用未來的投資策略,如對沖基金、百倍獲利,穩定獲利等,對於這些,你都應該抱持著懷疑的態度,去中立思考。
簡單又有效的投資建議:
- 思考與行動,都以長期為考量
- 不理會雜音
- 低買、高賣
- 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
-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
- 堅持到底
散戶利器 VS 機構法人的專業
經過有系統性的學習,散戶獲取公司資訊的速度,並沒有比上法人來的慢,法人在過去的優勢,財報資料的解讀跟獲取速度,其實比一般散戶來的有利,值得付出一些成本去換取報酬。
但在現在,多數的基金管理人,追求短期績效,多半持股只在3~6個月內,有一季績效不好,馬上都會反映在下一季的收入來源上。
機構法人受到的限制比散戶來的多,有政商關係,個人操守,公司內線誘惑等等,常常今年度表現好的,下一年度就沒排名在前面,但來來去去的過程中,你該付的管理費,還是一點都沒少。
投資並非是一件,你付出越多,能得到的回到越多的相對。
資產配置跟再平衡
資產配置重點在於,藉由不同產業的起伏,達成資產不論漲跌,長期下來就會跟著成長。
這裡面有一個重要前提,你所挑選的公司,是好公司,或是獲利穩定的公司,沒有下市的可能性。
PS:如果懂總經,就是要避開有大型空頭的可能
再平衡,是指在原本投入的每項目比例,過一段時間的漲跌,造成比例不一樣時,調整成原本設定的比例,但是,最重要的一點是,不能有下市,或是大型空頭的可能風險存在。
本身再平衡,符合前提條件下,就帶有低買、高賣的投資系統存在。
多數的實際應用下,都是建議定期定投,ETF指數型基金,分散到全世界,或是美國、本國、其他區域,達成分散風險。
A957煉金投資,投資前最重要的事,讀書筆記
這本書可以當作是金融發展史來看,中間有提到滿多重要的核心財務觀念,瞭解歷史後,你才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投資邏輯,而非盲從。
沒有太多的專有術語,或是複雜的公式,像是聊天般,把一些金融市場的角色,市場迷思,從0到1,好好地說一個故事,讓你瞭解。
如果你是投資週期,常常落在6個月之內的習慣,或是剛起步,還在摸索期中,這本書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。
對於投資這件事,你我都必須承認自己無法『預測』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