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得林區,選股法則,附上檢查表,不用再盲跟名牌,資產配置,找好公司,好股票,都出現在你生活周遭,六大股票類型,如何買便宜,本書都有介紹。
散戶的優勢
合理的懷疑專家
林區自己的歷史勝率,也才四成,只有獲利出場才是真的勝利,而你不知道專家何時會改變想法。
一個投資組合,至少會有三檔或十檔以上,根據投資資金的大小去選擇,其中可能會,三成小虧,六成平平表現,只有一成能打出十壘安打(十倍股),這樣就績效過人。
逛街的時候,可以去觀察現在流行什麼,人們喜歡什麼,找到有潛力的目標,俗稱的生活投資學,大多就是出自彼得林區的這觀念,看得到,摸得到,用得到,出現在你我的日常生活。
接著是去做調查、研究公司經營狀況,整個產業發展,如有低估,還是未來會好轉的績效,就能考慮買入。
Profeddinal investing 專業投資,好聽的口號,事實上並沒有比散戶績效好到哪邊,如果以五年為週期來看,相同的金融訓練,相同的基金限制,大多數的共同基金管理人,不是真正為了發掘獲利的機會,而多是害怕被政治清算,有時不是專家提出多有力的證據,來支持籌碼壓在哪個標的好,而是萬一失誤,該如何解釋的過去。
共同基金會有許多限制,如公司可購買籌碼多少,單一產業比例,有無其他同業已經有買入紀,在投資的競賽中,多半需要三到五年才能發酵,但購買基金的人,或是上面的高層,多半是以三個月來看經理人,沒買到大家認同的標股,失敗,三個月績效輸大盤,失敗,大盤不好時,持股比例不足,失敗!
想像你跟一個職業馬拉松選手在比賽,職業的,被綁上雙手,左腳又有肌肉拉傷,身上腸胃炎還沒好,你只需要有能完賽的體力,勝算還不高嗎?
多數人喜歡債券的穩定利息,是不喜歡公司股票上下,討厭股票,是不確定因素太多,但經過歷史驗證,只要你有六成的勝率,長期下來,股票的獲利遠大於債券。
綜觀過去的金融發展史,股災每三年內,就可能會有大、中、小型空頭,沒人能夠成功預測,但公司基本營運沒太大變化,只不過股價會隔天一醒來,帳面虧損,讓人覺得是世界末日,但只要你夠清楚公司如何獲利,往往在兩年至三年內,能夠回到原始高點,這就是定期投資致勝的秘密。
公司債,看似穩定獲利,但從財報來說,就是你拿錢借給公司去賺錢,公司用3%的資金,去賺取的20%的利潤(這邊只是舉例),就算公司賺到100% 的利潤,也只需要給你3%的利息,過去歷史顯示,這大多只贏通膨一點點,並不能讓你的總體資產享受到經濟成長帶來的好處。
安全跟股東的迷思:
- 債券:公司跟你約定借款利率,每年固定要給你多少利息,不管公司盈虧
- 股票:成為公司的股東,公司發展多大,你的獲利就跟著長大
均值回歸,超漲跟超跌的,最終都會回到趨勢線上,你是否已經做好資金配置,把起碼兩年用不到的錢,投入到股市中,選好公司後,不去管股價高低,一年只關心四次,公司營運是否跟買入條件一致。
PS:書中是說半年一次,這邊改成季報查核,比較符合人性,因為股票資訊發達不同於當初。
選股方法
新股跟新崛起公司
利用自己的工作經驗,比起其他人,更清楚知道自己產業中哪些變化,或是有哪些連鎖反應,透過財報,也能知道公司能成長到哪時。
新股上市,有些公司多半已經在市場運作一段時間後,為了擴大,才考慮上市,但更多的機率,有可能是為了上市撈一筆,吸收投資人的錢,這種公司絕對要避免。
推薦購書連結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