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App課程,路蓉,行為金融學,台灣叫財務行為學,主講跟投資行為有關的心裡學,理財投資先有觀念後,才能根據自己的屬性,去安排投資計畫。
行為金融學,台灣翻譯成財務行為學,重點整理一些內容
本地偏差
多數散戶都喜歡購買本國公司股票,或是自己所在產業類股,卻忘了忽略當大環境不好,影響到整個產業,都是有關連性的,上游不景氣,下由也不景氣,互相影響。
簡單分散化
資產配置,決定了長期投資的主要投資績效,而多數人喜歡1/N的簡單配置,卻沒注意到『股票』,單一部位,在總資產配置中,佔了過多比例。PS:這部分看個人喜好,有看過簡單配置1/N,比起專家建議的回報來的高,主要專注在整體報酬上即可。
過度交易
誤以為自己能抓到高低點,或是盯盤能減少虧損,長期下來,付出過多交易成本,嚴重影響到報酬,買賣股票,沒有根據操作系統去動作。
買入行為偏差
追漲殺跌,犯了有限關注、極端歷史回測、慣性定律,根據片面訊號,就匆忙下決定,忘了考慮到整體性,另一個,思考是否該繼續持有時,總是喜歡往過去看自己的成本,正確理性作法,是該往前看,手上的公司股票,未來是否有發展性,目前算是便宜還是貴?
類股輪動,羊群效應
技術分析中有一派,追逐強勢股,觀察類股資金流動,主流概念股,這些多是金融圈共好的操作秘密,主力炒手大戶先慢慢偷偷累積起股票部位,再透過公開媒體,適度炒熱氣氛,分享加工過資訊給散戶,讓散戶去接手,大戶才有找到下家接手。
觀察大戶跟散戶不同的行為模式後,可以幫助你分清哪些是泡沫?哪些是炒作行為?
大盤可預測?
長期來說,能看出趨勢,但短期上,看不出可預測性。可能你看對了方向,卻不知到幾時會發生,這裡採用的基準是P/E,如果乖離過高,但幾時會發生,就不可以預測,這算是技術分析的一派。
點擊便能為這篇文章進行評等!
[評等總次數: 0,平均評等: 0]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