板下仁,宮大元,兩人在大型銀行有20年以上的經驗,在本書中,揭露了銀行如何運用信任,讓民眾的錢越來越薄,常跟銀行打交度,賺到了情感,卻損失了實質購買力,這在每一國家,好像是都不斷重複發生,如一句話說的,
『歷史不會重演,但人性的愚蠢卻會重複』
保險業抓住人們的不安,銀行利用了你的信賴
銀行的保證獲利,只有存款,其他都有風險
銀行的主要獲利是手續費,而最大族群就是你
按月分紅領利息,中斷資產複利成長
分散投資,以ETF,REIT取代債券
飛去香港買壽險跟年金險,保費比國內少很多
5-7年飛美國,找定時定額有6%以上的金融商品
買對保險後,再考慮買夠跟買好
金錢三法則:
1.只要正確分散,錢就會安全增加
2.手續費跟稅金越少,錢就不容易減少
3.運用複利,資產成長加速
作者是日本人,所以金融業者不能說的理財詭計,就是以日本國情為主,神奇的是,大公司的吃相都很類似,誘導人購買非必要的商品,名目是顧問,或是VIP,實則是公司獲利的主要來源,即使保險觀念比台灣前進的日本,買錯保險的比例一樣偏高,試想想,萬一那個買錯的人是你,又剛好遇到萬一,你是想到時再說,還是現在就做好準備,買對保險是理財的重要第一步。
以台灣來說,這些年銀行搞出的風波也不少,如雷曼兄弟,人民幣TRF等等,跟銀行常來往的人,受傷比例越高,實質受傷的還是你自己辛苦賺錢的薪水,今天起,別再相信大公司的光環,學會對自己的決定負責,而不是拿著問題去問賣商品的業務員。
點擊便能為這篇文章進行評等!
[評等總次數: 0,平均評等: 0]

